据悉,6月20日下午,紫砂九隽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。这是今年第二次宜兴紫砂壶亮相中国美术馆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宜兴紫砂以其独特的成型手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享誉海内外。

近年来,国家对传统文化的越来越重视,使得非遗技艺得到了有序传承。在6月7日,央视一套制作播出的非遗特别节目《非遗公开课》中,宜兴紫砂进行了长达10分钟的播出,有力地展示了宜兴紫砂的非遗魅力和艺术内涵。

紫砂壶制作原料为紫砂泥,原产地在江苏宜兴,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背景,很多当地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紫砂文化的熏陶,甚至改变了今后的人生轨迹,就如陈鹏欢,1983年出生的他,父母都是传统的紫砂手艺人和生意人,自幼便喜爱紫砂陶艺,从东南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投身紫砂事业;1987年出生在江苏宜兴的顾卿赟也是如此,生长在紫砂陶艺世家的他,自儿时便受其熏陶,对紫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,对紫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自己独特的心得和体会。

宜兴这个城市也培育了很多紫砂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和大师。著名的陶艺伉俪潘春芳、许成权就来自宜兴市丁蜀镇,二人从艺六十余年,潘春芳是中国陶瓷工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,也是南京艺术学院的教授,许成权是南京艺术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,也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,两位大师为中国陶瓷艺术培育了很多优秀的人才,他们的很多学生如今也都成了大师,比如紫砂壶艺人汤鸣皋就曾向潘春芳教授学习陶瓷美术,顾卿赟在2015年也曾从师许成权潘春芳夫妇学习陶瓷技艺;参展2018年上海艺术博览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也生于宜兴蜀山,他从事紫砂陶艺五十余载,以书画之意入境,以青铜古艺造壶,创造了质朴、厚重、稳健、古逸的风格。鲍志强大师曾师从著名陶刻家“国家名牌手”任淦庭先生,也培育了十余名徒弟,传授紫砂壶技艺。

紫砂薪火,代代相传,宜兴紫砂工艺从古至今便讲究传承,重礼仪,不少大师都不遗余力地为了紫砂文化的传承,为一代代新人传道受业解惑。从一开始的“一脉相承”——1952年徐汉棠拜师顾景舟先生,到后来的“集众家之所长”—— 2016年顾卿赟拜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史俊堂先生,跟随史先生学习制壶技艺;2017年六位紫砂才俊拜许卫良先生为师;同年鲍志强先生举行拜师仪式获得四位高徒,师父的技艺水平、工艺习惯甚至人格品行,都会一一反映在徒弟们身上。“师徒相授”的传承方式,凝聚着中国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,它使中国的手工文化,如同不断的血脉,薪火相传,源远流长。

传统紫砂文化具有独特的造物理念和鲜明的艺术气韵。保护和发展好这份重要的文化遗产,进一步整合资源,激发创造力,可以更好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,增强文化自信,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
合作媒体